坚守传统医药之源,共谱中医发展新篇

2022-02-14 11:07 未知

打印 放大 缩小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络方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习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在这场刻骨铭心的疫情攻坚战中,一批中医药非遗人奋战在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体现了忧国忧民、奉献社会的无私精神。

“十四五”背景下,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新发展、新际遇,推动传统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山东中医药大学“小伢儿”医心队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选取本市居民和传统医药非遗项目作为调研对象,于2022年1月10日至1月14日前往济南市,开展为期五天的“回乡看齐鲁”寒假社会调查活动。

探泉城杏林异香,明非遗以文化人

第一站:正煌骨科中医门诊

1月10日上午,团队首先来到位于历城区的正煌骨科中医门诊。近日,宏济堂正煌中医“金匮正脊六联疗法”已获评历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山东省第一批中医药特色疗法项目。前期,团队了解到金匮正脊六联疗法,源于清朝乾隆皇帝诏令太医院院判吴谦主编的《医宗金鉴》中记载的药竹筒疗法,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该疗法集刺络、拔罐、艾灸、药敷、推拿、中药为一体,是以刺络为途径,以清宫配方67味中药作为治疗核心,六步协同,辨证施治。

image.png

(图为正煌骨科中医门诊外部)

一进入门诊大门,队员便可以闻到浓浓的药香和艾条燃烧味。短暂参观后,队员有幸采访到了门诊负责人苏主任。苏主任对“金匮正脊六联疗法”作了更详细介绍并就项目传承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苏主任谈及正煌骨科长期与社区进行合作,进行公益性义诊,在这个过程中传播中医知识,同时起到对项目的一个宣传作用,邀请感兴趣的市民前往门店做更深层次的咨询。在人才培养上,正煌骨科主要是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前往院校或者线上平台进行专职人士的招募,来不断扩大诊所规模与影响力。

image.png

(图为队员采访苏主任)

第二站:宏济堂博物馆

下午,团队来到了坐落于经二路宏济堂旧址内的“济南老字号”宏济堂博物馆。我们一进入宏济堂西号内院,迎面便是一块矗立在院中央、镶嵌在玻璃柜中的宏济堂老店的石刻匾额。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顺着楼梯来到了宏济堂地下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image.png

(图为队员参观宏济堂地下博物馆)

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正中一间仿照旧时民居的堂屋布置的展室,两侧墙壁上展示了宏济堂的历史照片和各时期的发展情况等。馆内展品无不体现着宏济堂深厚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底蕴,其中提到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祖训以及 “五不登堂”原则更是令我们印象深刻,而最吸引人的当属这座“九天贡胶”制作过程的模型沙盘,生动展现了宏济堂阿胶厂得天独厚的地理委会及“遵古炮制”的生产流程。

image.png

(图为“九天贡胶”制作过程的模型沙盘)

第三站:济南杏林中医医院

1月11日上午,团队来到济南杏林中医医院邀请“三通骨病疗法”创始人孙院长进行了采访。多年来,该疗法一直为杏林医院所使用,为数万名骨病患者消除了痛苦。现“蔺氏三通正骨法”已获评历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项目发展,孙老师也提到存在的困境,一方面作为传承人的自己门诊非常繁忙,而非遗工作繁琐冗杂;另一方面,目前项目团队稀缺人才,在门诊过程中他们经常能遇到很多疑难杂症,在使用该疗法后都有很好的疗效,但详细的病案却没能及时保存记录下来,也是项目未来一个发展方向。

image.png

(图为队员采访孙院长)

第四站:赵树堂中医馆

下午,团队来到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走进素有“南有胡庆余,北有同仁堂,中有赵树堂”美誉的赵树堂中医馆,医馆拥有非遗膏方、丸剂、赵氏中药竹罐疗法三项非遗技艺。团队有幸邀请到赵树堂掌门人赵庆国老师。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中医文化苑、中医馆、药局、丸剂馆、膏滋坊等场所。

image.png

(图为队员参观馆内展厅)

在丸剂馆,赵老师强调制作浓缩丸,必须通过反复实验到经验,综合分析确定提取中药的中药液、浓缩的膏滋与制粉中药的比例,这样制作出来的浓缩丸才能质量佳、药效好。此外,赵老师提到政府正在筹备建设百花洲中医药(非遗)文化园,打造“泉水+中医药”特色主题文化园区,赵树堂作为百年老字号,将义不容辞地参与其中,发挥品牌效应,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

image.png

(图为赵老师向队员介绍赵树堂浓缩丸制作技艺)

第五站:鹭源中医诊所

继前两日的走访后,1月12日上午,团队来到位于历下区的鹭源中医诊所。其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吴明杰医生为“德贵针灸”第四代嫡系传人,同时担任历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

image.png

(图为队员采访吴医生)

(图为队员与吴医生合影留念)

第六站:慈惠仁养生堂

随后,团队来到了离鹭源中医诊所不远处的慈惠仁养生堂红山总店,其名下的“慈惠仁经络排毒疗法”已获评历下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慈惠仁立足祖国传统医学,推出一种创新性的外治发明专利——“用于亚健康调理的经络排毒膏及其制备方法”,并形成“慈惠仁经络排毒一元五行论”、设立养生堂,在十几个省、市落地品牌连锁机构,有力地推动中医药治未病事业的发展。在店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一同参观了馆内陈设,了解慈惠仁的发展历程,随后在工作室我们针对“慈惠仁经络排毒疗法”作了更详细咨询。

image.png

(图为店长向队员介绍慈惠仁的发展历程和商业模式)

image.png

(图为店长向队员展示经典案例)

第七站:济南市中承康中医门诊部

1月13日上午,考虑到路程问题,团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市中区和章丘区进行活动。位于市中区的队员来到了承康中医门诊部,了解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孙重三小儿推拿”的发展概况。

image.png

(图为济南市中承康中医门诊内部)

据工作人员介绍,“孙重三派小儿推拿”是以济南已故名老中医孙重三先生为代表人物,强调辨证施术,随症加减,具有经穴配体穴、取穴少而精的特点。现代表性传承人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素芳教授。“十三大手法”是孙重三派最具代表性的手法,常将两种以上基本手法先后运用于同一治疗部位,目前多以师承教育及开展小儿推拿推广学习班等传授形式为主。

第八站:章丘区中医医院

同时,位于章丘区的队员来到章丘区中医医院拜访了章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式正骨”第五代传人韩绍棠医生。韩爷爷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至今立足于医疗战线已经有50余年了,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深爱的医学事业,为中医中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他已经为30多万人次的骨伤病患者解除了病痛。

image.png

(图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韩绍棠传承工作室”内部)

据韩爷爷介绍,“韩式正骨”兴起于咸丰、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其父韩云瑄作为韩式正骨的第四代传人,曾被济南市政府评为“泉城名老中医”。“韩式正骨”一大突出特点是 “三期辨证用药”,即骨折初期注重活血祛瘀,中期注重接骨续筋,后期多强健筋骨。尤其在治疗肩关节脱位上,创新通过上臂外旋牵引推按肩峰整复肩关节脱位,加大杠杆作用使肱骨头脱离关节盂的阻碍,自然推进复位。随后韩爷爷通过几例病案的讲解以及实操让我们更加清楚易懂“韩式正骨”的奥妙所在。最后,韩爷爷讲到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骨科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样好的东西不应湮没于历史中,希望我们后辈能承担起这份责任,将其继续发扬光大。

image.png

(图为队员采访韩爷爷)

广泛深入走访调研,数据分析助力实践

针对民众对传统医药文化认同感较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滞后以及以师承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与院校教育模式难以接轨等现状,团队以社区居民和高校师生为问卷对象,依次制定《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统医药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教育路径探析》两份调查问卷。团队采用线上网络问卷和线下实地访问相结合的问卷模式,于1月13日下午前往济南市中心多小区发放问卷,深入普通民众收集民意。

(图为队员实地走访社区居民)

随后,于1月14日上午去到多所高校及商业场所,邀请高校师生参与调研。下午,团队开始进行活动收尾工作。队员对之前记录的采访稿进行整理,汇总问卷数据,总结目前传统医药非遗保护过程中依然存在的空白点与不足,团队计划在“十四五”规划的思想引领下,创新运用“中医+”思维作为研究突破口,从不同角度、不同主体出发,深层剖析探讨其在传统医药非遗保护领域的积极作用,使结论建议更加具体化、科学化、系统化,为传统医药非遗文化传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admin